close

真沒想到有一天,

居然周邊有這麼離譜的國民概念需要導正......

是不是大家怕骨質疏鬆?或是相對之下太常聽到骨質疏鬆?

於是竟然憂患意識高漲到不分黑白「以為骨折就要懷疑自己骨質疏鬆」!

就像多年前社會上盛行「認識憂鬱症」,

校內許多當老師的同仁就把凡是看來少飛揚神采少話的同事都懷疑成「有憂鬱症」。

於是莫名其妙有好多人被說成有憂鬱症

 多年後獲知原來連我也被謠傳過, 讓我啼笑皆非!

醫療界的內行人應該會很瞧不起當老師的人們常這樣隨便濫用一知半解的症狀和病名,

也不管它們的因果關係就這樣放大亂填詞.

 

今天最不可思議的是有健康教育科的老師說:

「骨質疏鬆由下而上, 所以腳骨折要當心有骨質疏鬆症。」

我從來沒聽過這種說法, 這說法合理嗎? 因為骨質形成紮實的過程和受外力的量有關, 哪有什麼由下而上之說?

我還寧可相信兩腳常跑跳運動受外力較多反而骨質比較緻密呢!

於是極慎重的再看了很多文章, 看到好累, 沒有那同事說的需要檢查骨質密度也沒有下而上的那套道理。

(但願那同事沒有把這錯話傳給學生, 否則依我國大部分學生國中畢業後健康教育幾希提升的程度, 一生帶著走)

園丁鳥老師腳.jpg

ㄧ旦遇到骨折就該當心骨折疏鬆的人, 是「非創傷骨折」的這種病人。

 

什麼是骨折?骨折該怎麼辦?(振興醫訊240期/朱唯廉 骨科主治醫師 ):

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治療方向,也有不同的預後概念。

一、受傷力量的大小:

力量大小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因子,從高處往下掉,超過骨頭楊氏係數的力量,骨頭就會斷裂,楊氏係數就是骨頭的強度。力量的大小會決定骨折的型態,例如直接撞擊,骨頭會呈現橫向性骨折,左邊撞,而右邊裂開;被卡車撞到,力量太大,會粉碎性骨折,若單純的橫向性骨折或旋轉性骨折,雖骨頭受傷,但軟組織可能相對較安全。

二、力量的方向:

有些人只是不小心扭了一下,骨頭就斷掉了,主要是因為力量的方向,力量與方向會決定骨折的型態,骨頭耐壓但不耐扭轉,即使很小的力量,但方向不對,骨頭就會斷,最常見的就是足踝關節扭傷。另外,若自身骨質不是很好,也會發生。

三、受力的時間:

例如當兵者,早上跑步 5000 公尺、睌上跑步 5000 公尺,造成骨頭長期承受一定的壓力,當骨頭無法承受此力量時,就會斷裂,時間過久也會造成骨折的現象。

骨折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種類就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以往教科書上寫到,鎖骨除了神經有受傷、開放性骨折、骨頭斷掉的位置隨時會產生穿刺傷,建議用手術治
療,其他的都不手術,而使用手臂吊帶、三角巾固定,需要 6 ~ 8 個禮拜,疼痛才會慢慢改善,骨頭才會長出來。因時代不同,醫療、骨材、麻醉、無菌觀念技術的進步,只要骨折產生位移,就建議手術,治療效果很快見效。另外,在急診室碰到年輕人的骨折,一定要仔細評估,年輕人的骨折大部分都是高能量創傷(high energy
trauma),要再做電腦斷層等多項檢查,查看是否有其他併發症。所以,即使都是骨折,治療方式卻會因受傷的能量大小、年齡高低、受傷時間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arrow
arrow

    無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